药物别名:磺胺甲噁唑-甲氧苄啶、磺胺甲噁唑/甲氧苄啶、复方磺胺甲基异噁唑、复方新诺明、奎建分散片、抗菌优、复方新明磺、菌特灵、诺德菲、Sulfamethoxazole/Trimethoprim、Co-Trimoxazole、SMZ Co、Sulfamethoxazole Co、Sulfomethoprim
一级分类:
抗生素
二级分类:
磺胺类
药物别名:
磺胺甲噁唑-甲氧苄啶、磺胺甲噁唑/甲氧苄啶、复方磺胺甲基异噁唑、复方新诺明、奎建分散片、抗菌优、复方新明磺、菌特灵、诺德菲、Sulfamethoxazole/Trimethoprim、Co-Trimoxazole、SMZ Co、Sulfamethoxazole Co、Sulfomethoprim
药理作用:
复方磺胺甲噁唑是
磺胺甲噁唑(
SMZ)和
甲氧苄啶(
TMP)的复方制剂。
磺胺甲噁唑属全身应用的中效
磺胺类药,为一种广谱抑菌剂。它可与
PABA竞争性作用于细菌体内的二氢
叶酸合成酶,阻止细菌二氢
叶酸的合成,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。
甲氧苄啶是细菌二氢
叶酸还原酶抑制剂,属
磺胺增效药。它可选择性抑制细菌的二氢
叶酸还原酶的活性,使二氢
叶酸不能还原为四氢
叶酸,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。其抗菌谱与
磺胺甲噁唑相似,而抗菌作用比
磺胺甲噁唑强20~100倍。但单独使用时易产生耐药性。
磺胺甲噁唑与
甲氧苄啶联合后,由于
SMZ作用于二氢
叶酸合成酶,干扰合成
叶酸的第一步,而
TMP作用于
叶酸合成代谢的第二步,选择性抑制二氢
叶酸还原酶的作用,因此可使细菌的
叶酸代谢受到双重阻断。两药的复方制剂具有协同抗菌作用,不仅使抗菌活性增强,并且可使抑菌作用转为杀菌作用,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。本药抗菌谱较广,对多数革兰阳性菌、革兰阴性菌具有抗菌活性。在革兰阳性菌中,链球菌、肺炎球菌,葡萄球菌对本药敏感。在革兰阴性菌中,大肠杆菌、克雷白杆菌、沙门菌属、奇异变形杆菌、普通变形杆菌、流感杆菌、痢疾杆菌、伤寒杆菌、百日咳杆菌等对本药敏感。
药动学:
本药吸收后两种成分全身分布良好,其中
TMP的脂溶性比
SMZ高,具有更大的分布容积,且
TMP主要集中在前列腺液和阴道液等相对酸性环境中。
TMP和
SMZ按1:5的比例制成的复方药物,可以产生1:20的
血浆浓度比,系最佳抗菌效应比。两种成分在体内过程相似,给药后2h可达血药浓度峰值,其比例为1:20~1:30(
TMP:
SMZ),以后逐渐下降至1:10~1:20。本药两种成分消除半衰期相近,均以原形和代谢产物从尿中排泄。24h内
SMZ及
TMP各有约50%的给药量随尿液排泄。
适应证:
1.适用于治疗敏感的
流感杆菌、肺炎链球菌所致的成人
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、儿童急性中耳炎。2.适用于治疗大肠杆菌、克雷白菌属、肠杆菌属、奇异变形杆菌、普通变形杆菌和莫根菌敏感菌株所致细菌性
尿路感染。3.适用于治疗产肠毒素大肠杆菌(ETEC)和志贺菌属所致旅游者
腹泻以及福氏或宋氏志贺菌敏感菌株所致
志贺菌病(
志贺菌感染)。4.本药还可作为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治疗首选药以及预防用药。
禁忌证:
1.对本药或其他
磺胺类药过敏者;2.新生儿及2个月以下婴儿;3.孕妇;4.哺乳期妇女。
注意事项:
1.慎用:(1)缺乏
葡萄糖-6-磷酸脱氢酶者;(2)肝、肾功能损害者;(3)
血卟啉症患者。2.交叉过敏:(1)对一种
磺胺药过敏者对其他
磺胺药也可能过敏;(2)对呋塞米、砜类、噻嗪类利尿药、磺脲类、
碳酸酐酶抑制剂过敏者,对
磺胺药也可能过敏。3.药物对儿童的影响:由于本药可与胆红素竞争在
血浆蛋白上的结合部位,而早产儿、新生儿的乙酰转移酶系统未发育完善,游离血药浓度增高,可能增加早产儿,新生儿发生胆红素脑病的危险性。4.药物对老人的影响:老年人使用本药时较易发生严重的皮肤过敏反应及血液系统异常,同时应用利尿剂者更易发生。因此老年患者宜避免应用,确有指征时需权衡利弊后决定。5.药物对哺乳的影响:本药可经乳汁分泌。药物可能导致
葡萄糖-6-磷酸脱氢酶缺乏的新生儿发生溶血性贫血。6.对接受较长疗程的患者应做全血象检查;长疗程或高剂量治疗时应作定期尿液检查;用药中应进行常规肝、肾功能检查。
不良反应:
1.过敏反应:较为常见。可表现为药疹、渗出性多形红斑、剥脱性皮炎、大疱表皮松解萎缩性皮炎等;也可表现为光敏反应、药物热、关节及肌肉疼痛,发热等血清病样反应。2.血液系统:缺乏
葡萄糖-6-磷酸脱氢酶患者用药后易发生溶血性贫血及血红蛋白尿,在新生儿和小儿中尤为多见;此外,用药后也可见粒细胞减少、血小板减少症及再生障碍性贫血。3.胆红素脑病:由于本药与胆红素竞争蛋白结合部位,可致游离胆红素增高,游离胆红素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后可导致胆红素脑病。因新生儿肝功能不完善,对胆红素处理差,尤易发生。4.肝脏损害:可发生黄疸、肝功能减退,严重者可发生急性重型肝炎。5.肾脏损害:可发生结晶尿、血尿和管型尿,严重者可引起少尿、尿痛甚至肾衰竭。6.胃肠道反应:口服本药后可出现恶心、呕吐、食欲减退、腹泻等胃肠道症状,一般症状轻微,不影响继续用药。偶有致假膜性肠炎的报道。7.中枢神经系统:偶可发生精神错乱、定向力障碍、幻觉、欣快感或忧郁感等中枢神经系统毒性症状。8.其他:有报道,用药后偶可致甲状腺肿大及甲状腺功能减退。
用法用量:
1.成人:(1)口服给药:①治疗细菌感染:口服每次1.0g(
SMZ:800mg,
TMP:160mg)每天2次;②治疗寄生虫感染(如卡氏肺孢子虫肺炎):每次1.0g,每天4次;③预防用药:初次给予1.0g(
SMZ:800mg,
TMP:160mg),每天2次;继以相同剂量每天1次,或每周3次。(2)静脉滴注:每5ml本药溶于5%
葡萄糖注射剂75~125ml中,滴注时间在60~90min以上。①治疗细菌性感染:每次(
TMP:2~2.5mg/kg,
SMZ:10~12.5mg/kg),每6小时给药1次,或每次(
TMP:2.7~3.3mg/kg,
SMZ:13.3~16.7mg/kg),每8小时给药1次,也可以每次(
TMP:4~5mg/kg,
SMZ:20~25mg/kg),每12小时给药1次;②治疗卡氏肺孢子虫病:每次(
TMP:3.75~5mg/kg,
SMZ:18.75~25mg/kg),每6小时给药1次,或每次(
TMP:5~6.7mg/kg,
SMZ:25~33.3mg/kg),每8小时给药1次。(3)肾功能不全时剂量:肾功能损害者需根据肌酐清除率调整用药剂量(肌酐清除率每分钟为15~30ml时,使用1/2正常剂量;每分钟小于15ml时,禁用)。2.儿童:(1)口服给药:①治疗细菌感染:2个月以上小儿,体重40kg以下时,每次(
SMZ:20~30mg/kg,
TMP:4~6mg/kg),每天2次;体重大于40kg的小儿剂量同成人常用量;②治疗寄生虫感染如卡氏肺孢子虫肺炎:2个月以上小儿,体重小于32kg时,每次(
SMZ:18.75mg/kg,
TMP:3.75~5mg/kg),每天4次;体重大于32kg的小儿剂量同成人常用量。(2)静脉滴注:①对2个月以上小儿治疗剂量参照成人常用量按体重计算;②对2个月以下婴儿及新生儿不宜应用本药。(3)肾功能不全时剂量:肾功能损害患儿需根据肌酐清除率调整用药剂量(肌酐清除率每分钟为20~30ml时,使用1/2正常剂量;每分钟小于20ml时,禁用)。
专家点评:
本品为
磺胺甲基异噁唑和
甲氧苄啶(
TMP)的复方制剂,二者有协同作用,分别作用于二氢
叶酸合成酶和还原酶。起到双重阻断细菌
叶酸合成的作用,从而干扰了细菌蛋白质的合成。二者在体内的半衰期相同,合用后对抗菌效力可增大数倍至数十倍,抗菌范围与用途均扩大。国内一项评价复方磺胺甲噁唑1次性大剂量与7天疗法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的疗效,单剂量组87例,口服
磺胺甲噁唑1次2400mg,碳酸氢钠1g顿服;对照组采用7天疗法,1次960mg,每天2次,连续7天,两组均强制性饮水每天2000ml。结果表明单剂量组治愈率为77%,总有效率88.5%;对照组治愈率为80.2%,总有效率为86.0%。北京医科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应用本品治疗50例呼吸道(支气管炎、肺炎、慢性鼻窦炎)感染患者,1次960mg,每天2次,连续7~14天,总有效率为88%。